冶煉一線的創新“尖兵”

[圖片說明]:觀察精煉處理后的鋼水狀況。
“操作過程中必須嚴格按試驗計劃執行,確保出站時各項指標合格,這樣才能真正達成試驗目的……”在攀鋼釩提釩煉鋼廠冶煉區域,一個忙碌的身影穿梭于各工序之間,一邊與同事們分析數據,一邊耐心指導操作人員規范作業。這位在生產一線解決實際問題的人,就是生產技術室的冶煉區域工程師、共產黨員呂向勇。
一
2020年,從重慶大學冶金專業碩士畢業的呂向勇,帶著扎實的理論功底和對冶金事業的熱忱,入職攀鋼釩提釩煉鋼廠。面對轟鳴的設備和復雜的工藝流程,他沒有空談理論,而是將知識轉化為實踐的“指南針”。
在跟隨現場老師傅學習時,他會結合理論分析火焰顏色與鋼水溫度之間的關聯;練習取樣時,他仔細琢磨手法對樣品準確性的影響。回到操作室,他又將現場觀察到的情況與電腦參數一一對應,在筆記本上記下理論與實際的差異,把疑問轉化為優化操作的思路。憑借“理論找規律、實踐驗真理”的方法,他很快掌握了爐前、精煉等崗位的核心要點,從一名學徒迅速成長為能獨當一面的技術骨干,真正把課堂所學轉化為生產中的“硬本領”。
二
呂向勇始終將生產現場視為技術提升的主戰場,堅信唯有扎根實踐,才能汲取解決問題的養分。因此,他格外珍惜每一次外出對標學習的機會,從工藝參數、質量過程管控到成本消耗控制,全面查找本單位與先進企業的差距,持續優化改進,為技術升級和效率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撐。
作為冶煉區域工程師,他肩負著轉爐、精煉工序新試計劃執行情況檢查與試驗過程管控的重任。從方案下發時的參數校準,到現場執行中的工序監督,他緊盯每一個環節,確保試驗嚴格按標準推進。試驗結束后,他第一時間匯總數據、分析指標,并結合生產實際提出優化建議,及時反饋結果。在他的努力下,光伏鋼、電極扁鋼等產品質量顯著改善,多項試驗成果表現突出。同時,他還順利完成了“降低鋼鐵料消耗”六西格瑪項目,榮獲中國質量創新與質量改進成果發表交流活動“示范級”獎項,并通過中國質量協會六西格瑪黑帶認證。
三
渣料在煉鋼過程中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,同時也是煉鋼廠成本控制的關鍵環節。如何降低渣料消耗、穩定產品質量,成為呂向勇與團隊亟待攻克的難題。“對技術人員而言,不斷探索創新才是破解生產難題、提升效益的關鍵?!边@句話常掛在他嘴邊。
面對挑戰,呂向勇迎難而上,決心啃下這塊“硬骨頭”。他牽頭組建跨職能團隊,運用六西格瑪方法展開攻關。通過數據分析摸清現狀,借助專業工具鎖定關鍵影響因素,隨后有針對性地采取調整原材料、優化裝入量、規范留渣狀態等措施,有效降低消耗。同時,通過試驗驗證,動態完善方案,對各關鍵控制點嚴格規范,確保改善效果持續穩定。該項目實現年收益876萬元,不僅顯著降低了生產成本,提高了物料利用率,也穩定了產品質量,極大增強了產品競爭力與企業經濟效益。
四
“黨員在關鍵時刻要站得出來、頂得上去?!弊鳛橐幻伯a黨員,呂向勇始終以這句話鞭策自己。他主動參與各類政治理論學習,深刻領會黨的創新理論,并將其轉化為推動工作的強大動力。他積極學習老黨員扎根一線、無私奉獻的精神,在工作中勇挑重擔,將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體現在完成每一項任務中。
每當遇到急難險重的生產任務,他總是率先站出來,帶領團隊加班加點攻克難關,用實際行動踐行黨員的初心與使命,成為青年職工心中的榜樣。
從初入職場的青澀學徒,到獨當一面的冶煉技術骨干,呂向勇將理論淬煉成硬本領,將責任轉化為行動力。在這片鋼鐵沃土上,他用扎根一線的堅守、勇于創新的智慧,書寫著一名新時代青年工程師的熾熱青春,努力為企業的高質量發展貢獻著青春力量。(攀鋼日報通訊員 張蘇婷 文/圖)
